• 尊龙凯时



    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基金要闻

     

      尊龙凯时委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

      日期 2008-10-15   来源:科学时报   作者:陈晨  【 】   【打印】   【关闭

        “有的同志认为科学的发展自然而然就能体现科学发展观,因而不需特别强调;有的同志认为科学发展观对科学领域的统领、指导作用不如对经济社会其他领域,因而显得不十分紧迫。这些都反映了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还浮于表面,认识还止于片面,在真学、真信、真懂、真用上存在着一定差距。”在10月14日召开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尊龙凯时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首先指出了当前基金委一些工作人员对于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误区。

        陈宜瑜认为,坚持科学发展观,其根本着眼点就是自觉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他指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国务院有关部委和广大科学家的大力支持下,科学基金经费逐年稳步增长,已成为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之一。而科学基金事业发展的速度越快,越需要自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理论和实践上回答什么是好的发展、怎样实现好的发展、如何评价发展质量等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课题。

        因此,陈宜瑜要求基金委全体干部职工要以此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着力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推进卓越管理战略,完善科学基金体制机制,加强科学基金文化建设,促进科学基金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陈宜瑜强调,基金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站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科学基金工作的重要使命,着眼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部署,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准确把握支持基础研究、坚持自由探索、发挥导向作用的战略定位,着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

        陈宜瑜指出,当前在基础研究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如不能全面认识基础研究的社会功能,片面强调其“物化”功能而忽视其教育和文化功能;缺乏对基础研究探索性强、厚积薄发等特点的深刻认识,片面追求简单量化的科研“政绩”而忽视营造有利于潜心研究的宽松环境等。这些急功近利的做法加剧了学风浮躁的蔓延,影响了基础研究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创新型国家建设。贯彻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破除那些违背科学规律、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因素,真正形成保护创新热情、鼓励创新实践、宽容创新挫折、有利于创新人才涌现的和谐科研环境。

        据悉,按照中央关于明确实践载体、突出实践特色的要求,结合科学基金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支持基础研究、坚持自由探索、发挥导向作用的战略定位,基金委将“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努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作为此次学习实践活动的实践载体。

        陈宜瑜要求,要将此次学习讨论与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有关总结思考相结合,在总结科学基金制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重点讨论科学基金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反思各部门工作中是否存在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是否存在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是否存在经验主义与本位主义,就如何进一步提高科学基金资助效益,在科学基金经费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如何调整资助格局、完善规章制度体系、推进依法行政、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而且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认真分析研究科学基金工作中存在的影响制约科学发展的问题,明确哪些问题已经具备条件,在学习实践活动阶段就可以解决,哪些问题较为复杂,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解决,要坚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分析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推进科学基金制不断完善和发展。

        陈宜瑜最后强调,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更好地推动科学基金事业发展。要摒弃把学习实践活动视为简单的政治运动的错误观念,力戒形式主义、走过场,防止与中心工作脱离、与实践脱节,使这次活动真正成为科学基金工作的推进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