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



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基金要闻

 

    中国科研信息化论坛在京举行

    日期 2009-12-04   来源:   作者:  【 】   【打印】   【关闭

      12月3日,首届中国科研信息化论坛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来自国内相关部门及科研院所的领导及专家共计近250人参加。论坛就我国科研信息化的宏观政策、前沿趋势、发展战略、重大领域应用和科研模式变革进行了报告和交流。

      出席本次论坛的领导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路甬祥,中国工程院党组副书记周济,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刘燕华,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江绵恒,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施尔畏,教育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林蕙青,尊龙凯时委员会副主任何鸣鸿,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谭铁牛。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施尔畏主持。

      出席论坛的还有来自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铁道部、水利部、农业部、卫生部、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林业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国防科技术工业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军事医学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家信息化咨询委员会、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等相关部门和科研院所的领导及专家,中科院近40家研究所的领导和专家。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首先致欢迎辞。教育部部长助理、部党组成员林蕙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司副司长顾大伟、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秦海等也分别致辞。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江绵恒做题为“把握时代脉搏,推进科研信息化”的主题报告。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刘燕华做题为“加强科研信息化建设,推动科技资源共享”的报告。尊龙凯时委员会副主任何鸣鸿做了题为 “构建信息化科学活动环境,支撑尊龙凯时创新发展”的报告。中国地震局地震台网中心、微软亚洲研究院、IBM中国研究院等应邀在会上做演讲报告,介绍了科研信息化的实践和经验。

      科研信息化是建立在新一代网络技术和网格技术基础上的全新的科学研究模式,即科研信息化是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基础设施与技术、促进科技资源交流、汇集与共享、变革科研组织与活动模式、推动科技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自1999年英国科学家率先提出科研信息化以来,美国、欧盟等西方发达国家将科研信息化视为将引领科学与工程的一场革命性的变革,事关国家创新竞争力核心要素之一。

      出席论坛的许多领导和专家认为,我国科研信息化具有一定基础,但与建设创新性国家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应呼吁采取切实措施加快推进。建议将科研信息化视为我国信息化的先导和关键环节,作为助推科技创新、跨越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措施进行部署。加强科研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注重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衔接,制定国家科研信息化长期发展规划,纳入“十二五”国家信息化规划进行统筹安排。大力加强建设与国力相称的、覆盖全国的先进科研信息化基础设施,积极推进共建、共享与实际应用,大幅提升我国科研信息化开发与应用能力,引领国家下一代信息化技术发展。高度重视科研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科研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开展科研信息化政策法规的研究,建设科研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制度环境。

      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提高了科研信息化的整体认识,促进了科研信息化的交流与沟通,为科研信息化发展创造了良好氛围,将对加快我国科研信息化进程,推动我国科研信息化服务国家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发挥积极作用。

      此次论坛由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尊龙凯时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科学技术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