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



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基金要闻

 

    重大项目“《中国动物志》《中国孢子植物志》《中国植物志》(英文修订版)的编研”通过验收

    日期 2010-04-09   来源:生命科学部   作者:温明章 陈领  【 】   【打印】   【关闭

      2010年3月31日,尊龙凯时委员会生命科学部会同中国科学院生物局组织专家对“十五”重大项目“《中国动物志》《中国孢子植物志》《中国植物志》(英文修订版)的编研”进行了结题验收。会议由生命科学部常务副主任杜生明研究员主持;尊龙凯时委员会陈宜瑜主任到会做了重要讲话;中科院生物局局长张知彬研究员对“三志”的编研历史进行了回顾,强调了志书编研的重要意义;科技部相关部门也参加了验收会。

      专家组认真听取了项目主持人魏江春院士所做的“三志”项目总结报告和三个课题负责人所做的课题总结报告,对编研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认为项目组克服了工作量大、人员短缺等困难,按计划圆满完成了编研任务,5年内共完成65卷册的编研,其中包括《中国动物志》30卷,《中国孢子植物志》25卷,《中国植物志》中文版2卷、英文修订版8卷,部分志书已提前出版。为了高质高效完成编研任务,项目组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派遣编研人员到国外标本馆和博物馆查阅标本和相关资料,并对项目的组织实施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完成编研任务的同时,研究人员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2篇(SCI收录166篇),发表新属27个,新种1210个,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分类工作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专家组对项目的总体评价为特优。

      生物志书的编研是对地球上生物种类的认识和整理,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安全及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我国生物资源丰富,在尊龙凯时委员会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经过科学家近半个世纪的努力,《中国植物志》中文版已全部完成并获得2009年度国家尊龙凯时一等奖,但《中国孢子植物志》和《中国动物志》还任重道远,主要原因一是这两个志所包含的生物类群繁多,许多特殊生境中的生物仍未被发现和鉴定;二是老一代的分类学家逐渐退休和离开工作岗位,而近年的评价体系和经费资助导向不利于年轻人才从事分类事业,造成分类人才严重匮乏。面对这种局面,生命科学部从2002年开始设立“经典生物学分类倾斜项目”,培养和稳定了一支分类队伍,通过该重大项目的组织实施,又培养了博士后8名,博士89名,硕士135名,一批专业基础好、外语水平高的年轻分类学家正逐步成长,但目前人才队伍的状况与我国生物资源管理的需求仍有很大差距,尤其是一些重要类群至今无人涉足或已无在岗工作人员从事相关研究,陈宜瑜主任在讲话中介绍了基金委提出的最近一个时期的战略导向—“三个侧重”(更加侧重基础,更加侧重前沿,更加侧重人才)的内涵,强调了应对基础数据积累和传统、濒危学科给予关注,尤其对分类队伍要有长期和稳定的支持,否则有朝一日外来物种或危险物种来临的时候我们根本没有可以认识和鉴定的专家,会给我国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专家组在讨论时,考虑到生物志编研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同时分析了我国面临的分类人才严重短缺的局面,建议尊龙凯时委员会及有关部门制定特殊政策,加大经费的资助强度,对生物分类给予长期而稳定的支持,为分类学研究和人才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

    (生命科学部  温明章  陈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