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十一五”重大研究计划“基于化学小分子探针的信号转导过程研究”年度学术交流暨第一次项目集成会议于2010年12月26-29日在广州召开。尊龙凯时委员会副主任姚建年院士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化学科学部陈拥军副主任主持了会议开幕式,生命科学部冯雪莲副主任、重大研究计划指导专家组成员、管理工作组相关人员以及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和培育项目的主要承担者均出席了会议,会议正式代表近260人。
基金委姚建年副主任在开幕式讲话中指出,“基于化学小分子探针的信号转导过程研究”重大研究计划选择的方向较好,参与者、受益者及感兴趣的研究人员越来越多,他代表基金委向全体与会代表对科学基金工作的参与和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科技创新在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和推动经济社会进步中应做出更大的贡献,社会各界对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已形成共识。基金委为落实中央精神,委党组扩大会议讨论认为,“十二五”期间科学基金应坚持“更加侧重基础,更加侧重前沿,更加侧重人才”的指导方针。2011年科学基金经费将有较大幅增加,国家、政府和人民对科学基金必然会提出更高的要求,期待着更前沿、更有创新性的研究工作。面上项目和重点项目支持面广,科研人员受益范围宽,多年来也得到了科技界的好评。而重大研究计划遵循“有限目标,稳定支持,集成升华,跨越发展”的总体思路,回顾若干重大研究计划的实施情况,能够发现集成创新的难度较大。如何在现有资助项目的基础上做好“集成升华”和“跨越发展”是落实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实施方案,实现研究计划总体目标的重要任务,希望通过这次交流和集成会议达到比较具体的效果。为此,有必要强调四个方面:(1)“基于化学小分子探针的信号转导过程研究”重大研究计划是化学与生物学交叉较好的研究计划,集成方案应进一步促进化学家与生命科学家之间的交叉合作。(2)根据“有限目标”的思路,研究目标不宜过于放大,要紧密围绕“化学小分子探针”和“信号转导过程”这两个限定性要求开展研究,在化学与生命科学之间寻求合适的平衡点。(3)要更加注重原始创新。原始创新对于基础研究至关重要,我国化学和生物学发表论文的数量、质量和档次都在提升,然而真正属于原始创新的工作还很少,开展原创性工作是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的一项重要任务。(4)要努力通过项目的集成形成和提升学科方面的影响。
“基于化学小分子探针的信号转导过程研究”重大研究计划指导专家组组长张礼和院士在开幕式上指出,这项重大研究计划拟采取“5+3”的方式,前5年主要是铺摊子,后3年将着重集成。目前到了集成阶段,这次学术交流和项目集成会议对于此重大研究计划的实施非常重要。不仅要交流已取得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如何做好集成。重大研究计划要注重交叉性、创新性和有限目标,要体现出用“化学小分子探针”研究和解析“信号转导过程”。专家组在汲取大家智慧的基础上发挥顶层设计作用,用公平、公开、公正的方式进行集成,希望各项目按照会议要求认真总结汇报,便于专家组更好地集成。
“基于化学小分子探针的信号转导过程研究”重大研究计划自2006年实施以来共资助124个项目,其中重点支持项目14项,培育项目110项。此次会议邀请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徐天乐研究员做了题为“酸敏感离子通道小分子新配体的发现及其功能研究”的大会邀请报告,14项重点支持项目和22项培育项目负责人进行了口头报告,其余培育项目的工作以墙报形式在会上展示交流。中山大学校长许宁生教授等校领导代表会议承办单位到会向与会专家及代表们表示问候和欢迎。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精心组织会务,为会议的顺利召开提供了良好的服务保障。
(化学科学部 杜灿屏 黄宝晟 陈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