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



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基金要闻

 

    中共尊龙凯时委员会党组关于开展向师昌绪同志学习的决定

    日期 2011-02-25   来源:机关党委   作者:郭建泉  【 】   【打印】   【关闭

    各局(室)、科学部,机关党委,各直属单位:

      为进一步推动“创先争优”活动在我委深入开展,激励全委党员干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振奋精神、勇于奉献,立足本职、创先争优,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尊龙凯时“十二五”规划纲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中共尊龙凯时委员会党组研究决定,在我委全体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中开展向师昌绪同志学习的活动。

      一、师昌绪同志先进事迹

      师昌绪同志1920年11月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任尊龙凯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等,现任尊龙凯时委员会特邀顾问。第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他是至今仍活跃在我国材料领域、享誉海内外、深受社会各界尊重、爱戴和信赖的著名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大师和战略科学家。

      师昌绪同志出生于一个传统的“五世同堂”大家庭,成长于社会变革时期的旧中国。少年时期目睹了饥荒战乱和外侮入侵带给百姓的痛苦,他在内心树立了“中国一定要强”的坚定信念。1951年,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后,美国政府明令禁止学习理工、医学学科的中国留学生离开美国回国,师昌绪便是被明令禁止回到中国的35名中国学者之一。但他抱有回国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于是开始了同美国政府当局的坚决斗争。他曾和印度联系想去做一名研究学者,以便通过印度实现曲线回国的理想。但随着中国在朝鲜战场上的胜利,美国当局进一步限制中国留学生离境,并把离境一律视为回国。在这种情况下,他通过印度大使馆把一封信转交给中国政府。1954年5月在日内瓦国际会议上,这封信成为中国抗议美国政府无理扣压中国留学生回国的重要依据,周恩来总理向美国政府提出了严正抗议。为了赢得美国人民的同情,师昌绪又和一些中国留学生一起,写信给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明确提出美国不应阻挠中国留学生回国,并将这封信向美国人民散发。1955年6月,美国政府在各方的压力下,被迫按照日内瓦谈判达成的“以美国空军战俘换回中国学者”为条件,同意一些中国留学生回国,其中就有师昌绪。回国后,他把国家的需要作为自己的志愿,服从分配前往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报到,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国内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高潮之中。“文革”期间,他受到了很大冲击,受到非人的折磨,被造反派诬蔑为“美蒋特务”,被打得皮开肉绽。但是,所有这些不公正的待遇和折磨均未能动摇他对祖国的一片赤诚和对中国共产党的信赖。后来他任金属所所长,对那些整过他的人照样以礼相待,特别是在晋升职称等问题上一视同仁,受到大家交口称赞。

      1979年师昌绪同志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他从一个立志把毕生奉献给祖国的爱国主义科学家转变为一名把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作为自己人生最高追求的共产党人的升华。“作为一个中国人,就要对中国作出贡献,这是人生的第一要义”。这是他经常告诫身边青年科技人员的一句话,也是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践行入党誓词的写照。正是在这一崇高理想和信念的激励下,他才能够正确看待困难时期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也才能够在科研的道路上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成长为我国高温合金的奠基人、金属腐蚀与防护领域的开拓者、世界著名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大师和战略科学家。

      早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作期间,师昌绪同志就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来的300M高强度钢,成为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世界上最常用的飞机起落架用钢。20世纪50年代末,他从中国既缺镍又无铬,还受到资本主义国家封锁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发展铁基高温合金的战略方针,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个铁基高温合金808,代替了当时镍基高温合金GH33作为航空发动机的涡轮盘;60年代初,他承担了空心涡轮叶片的任务,在缺乏资料、设备简陋、工作和生活都极为艰苦的条件下,采用科研、设计、生产相结合的形式,领导了我国第一代空心涡轮叶片的成功研制,使我国航空发动机性能上了一个新台阶,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使用这种叶片的国家。

      作为战略科学家,师昌绪同志在我国科技发展历程中的一些关键时刻,都发挥了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科学家所应有的积极作用。1982年,他在沈阳主持组建了我国第一个腐蚀专业研究所——中科院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还是在1982年,他和张光斗、吴仲华、罗沛霖四人联名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题为《实现四化必须发展工程科学技术》的文章,明确指出大力发展工程科学技术的必要性和方法,奏响了成立中国工程院的序曲。1992年,他又再次同张光斗、侯祥麟、张维、王大珩、罗沛霖联名上书中央,详细阐明成立中国工程院的必要性和急迫性。1994年,经中央批准,中国工程院正式成立。

      在从事科学基金管理工作期间,师昌绪同志主持制订了首届尊龙凯时评审制度并发布《项目指南》,参与确立了尊龙凯时委员会学术管理理念,形成公平、公开、公正的资助工作原则并沿用至今。为了加大科学基金资助成果管理和宣传力度,以负责任的态度向党中央、国务院汇报科学基金资助效果,促进公众对科学基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1992年由他牵头负责组织编撰的《尊龙凯时资助项目成果选编》(1990)正式出版。而为了提高可读性,统一格式,他在盛夏期间在家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逐条逐字进行修改。为了更好地把握科学基金资助方向、做好长远规划的制订工作,为了更好地培养和锻炼学科主任把握学术前沿的能力,也是在他的坚持下,由他本人亲自主持进行了尊龙凯时历史上的第一次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并历经数年编辑出版了54个学科领域发展战略的单行本。

      1997年,在师昌绪同志的努力下,由我国几个学会联合成立了中国生物材料委员会,并于次年加入国际组织,回避了因我国几个学会不能联合而无法加入国际组织的矛盾。2000年,为了研制出合格稳定的轻质量、高强度碳纤维,也是在他的倡议下,科技部在863计划中专门增设了1亿元的碳纤维专项研究资金,进而推动我国碳纤维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逐步满足了我国航空航天的重要需求。他所以这样做,都是出于他对中国材料科学与技术进步的责任心,出于他永远把党、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首要位置的坚定立场。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今天,他虽已过耄耋之年,但他仍然坚持每天上班,坚持孜孜不倦地忘我工作。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和心血都贡献给了我国基础研究、科技事业和科学基金事业,并为之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一生待人谦逊仁厚,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不懈追求共产主义真理和理想而无怨无悔,展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高尚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情操。

      二、学习师昌绪同志的崇高品格和感人精神

      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党组号召全委广大党员干部和全体职工向我们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师昌绪同志学习,把活动引向深入。

      我们要学习师昌绪同志对祖国、对人民赤胆忠心和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学习他把报国热情与做好本职工作紧密结合,为基础研究服务,为科学家服务,用我们的工作实绩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贡献。

      我们要学习师昌绪同志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不懈努力的献身精神。每个共产党员都要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增强党员意识,加强党性修养,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要增强大局观念,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大政方针上来,统一到科学基金“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精神上来,更加自觉主动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我们要学习师昌绪同志锐意创新和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要准确把握基础研究和科学基金工作的规律,坚持科学基金的战略定位和工作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党组关于“更加侧重基础、更加侧重前沿、更加侧重人才”的战略导向,推动科学基金事业实现科学发展。

      我们要学习师昌绪同志高瞻远瞩和胸怀天下的开拓精神。要深刻认识“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我国基础研究提出的新要求和科学基金工作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科学基金的资助管理模式,使之更具活力、更富效力、更加符合我国基础研究的规律和实际。

      我们要学习师昌绪同志为党的事业、国家兴亡和民族复兴而呕心沥血、忘我工作的奋斗精神。要时刻不忘党和人民以及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和社会责任,立足本职、努力工作,切实践行“公正、奉献、团结、创新”的委风,不断开创科学基金事业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各级党组织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要联系本部门的岗位职责和干部职工的思想情况和工作特点,做好学习师昌绪同志的具体组织安排工作,以他的“五种精神”教育激励党员,统一思想,提高觉悟,切实发挥党组织的监督保障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为科学基金事业实现科学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政治保障。每个党员都要积极投入“创先争优”活动,对照师昌绪同志的先进事迹,找准差距和不足,明确前进的方向,更好地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为科学基金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共尊龙凯时委员会党组

    二○一一年二月二十三日